近日,中共肇庆市委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肇庆市加快构建“全肇办”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构建完善“全肇办”企业服务体系,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肇庆服务、天天进步”,确保肇庆营商环境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深入实施《肇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系统集成、问题导向、动态优化,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以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解决一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经验、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优化提升市场、政务、投资、要素、创新、开放、法治、监管、城市、人文等“十大环境”,努力为企业提供“十全”优质服务,打响“企业的事情‘全肇办’”营商环境品牌,加快打造投资环境优、行政效率高、企业获得感强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推动肇庆营商环境持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二、重点任务

  (一)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推动经营主体“全易进”

  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常态化排查和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案例进行监测、排查、归集和督办,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推动“非禁即入”全面落实。

  2.持续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优化线上智能导办功能,推动企业设立、登记、变更、注销全流程网办,经营主体设立登记网办比例稳定在90%以上。推行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探索经营主体“一证准营”、行政许可“一证多址”、跨县(市、区)及肇庆高新区“一照多址”改革,降低市场准入、准营制度性成本。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简化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事项办理程序。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探索实施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实施现场核查环节后置。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加快筹建本地标准化地址库,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

  3.加强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管理。强化公平竞争刚性约束,着力破除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隐性门槛和壁垒,完善全流程电子交易服务,全面推广远程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实现“采购人、招标人、代理机构最多跑一次”。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管理,开展政府采购领域专项整治。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推动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在线公开中标情况等信息。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监管,落实政府采购信用激励和惩罚举措。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年内中小企业在全市政府采购项目中的份额不低于50%。

  4.大力降低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成本。贯彻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禁违规向企业摊派人、财、物,不得给予企业歧视性待遇。持续规范水电气行业收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收费行为。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全面推广以责任承诺书、电子保函等形式替代政府采购、工程投标保证金。加快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主干线大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二)营造规范便捷的政务环境,推动企业诉求“全心办”

  5.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在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四级四同”基础上,推进实现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统一,推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级事项目录同源、标准一致。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线上线下统一业务实施规范。建立健全民宿等产业经营审批管理机制,推动民宿等行业开办流程再造和服务优化。推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争创更多省级标杆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快实现首问必接、首问必答、盯办到底,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制度。

  6.推动政务服务清单化。编制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规范政务服务内容。制定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和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清单须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调整。

  7.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全面提升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支撑能力,推进政务服务能力和数据资源统一供给、统一应用、统一运营,提升涉企“一网通办”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广在线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重点推进高频电子证照在各类线上线下场景互认,探索“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聚焦企业从开办到注销,集成同一阶段内需要办理的多个单一政务服务事项,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面,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减跑动。优化“视频办”服务,上线更多“视频办”事项,完善全程帮办、代办、联办以及错时、延时服务等工作机制。

  8.推动纳税服务便利化。大力精简办税资料和流程,简并申报缴税次数,公开涉税事项办理时限,压减办税时间。推广涉税服务容缺受理,多措并举帮助纳税人及时修复纳税信用。选取试点推行“100%非接触式”办税,逐步实现全程网上办税。优化财产登记服务,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逐步拓展不动产登记“全程线上办”业务类型,实现不动产变更、更正、换证、补证等业务全程线上办。加大推广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力度,实现24小时在线免费为纳税人提供数字化发票开具、交付、查验等服务,进一步降低办税成本。探索“云端”办税新模式,加快推动企业财务软件“一键报”,实现快速退税。完善税费争议联合解决机制。

  9.推动政企沟通常态化。全面推广“1·24·360”企业服务法则,通过一线面对面工作法、24小时不打烊、360度全天候高效服务企业。完善“企业·市长直通车”平台建设,建立“市长直通车”企业数据库,自动分析梳理普通企业诉求和“四上企业”诉求工单并分类处理。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健全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畅通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开展企业暖心遍访服务,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三)营造优质完备的要素环境,推动要素资源“全保障”

  10.强化产业用地保障。推行“用地清单制”改革,统一实施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区域评估,评估成果免费提供给区域内建设项目单位共享共用,实现评估结果“一单尽列、免费使用”。建立全市“熟地”清单,年内推出不少于6000亩“熟地”。发布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公示产业用地的位置、面积、供应时间。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和闲置土地。分门别类建设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工业厂房,在依法完成产权交易相关程序后,为企业提供更多集中高效、配套完善、价格合理的租赁或出售标准厂房。

  11.优化企业金融信贷服务。优化融资流程,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精准画像,打造快贷类金融产品,推动“秒批秒贷”。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实施“肇星计划”,开展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行为,予以财政补贴奖励。降低融资成本,深化“银税互动”机制,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健全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政银担”合作模式,逐步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率。创新融资方式,持续推进“碳账户+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云碳贷”、“云碳担”等金融产品,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类金融产品及服务。

  12.加强企业用工保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年内开展不少于200场/次招聘会,深化“点对点”异地招聘活动和员工返乡服务,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着力解决“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支持企业与市内高职院校开展“订单班”式合作,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机构评选。健全劳动者维权服务机制,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和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强化对失业人员和求职者的就业帮扶,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灵活用工机制。完善社保卡服务网点,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

  13.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挖掘提前共享机制,压缩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和使用成本,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流程,推行联合报装、联合勘探、联合验收、联合账单、联合缴费、联合过户“六联办”服务,实现水电气网一站办结。强化配电网管理,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电可靠性,把获得电力服务融入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开门接电”。强化供水保障,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分类推进供水抄表到户工作。建立健全多层次天然气储气调峰和应急体系,持续推进配套供气管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探索开展“信用办气”服务。优化5G、千兆光网建设与行业应用,着力消除网络信号“盲点”。持续完善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强化后期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维护和餐饮、商贸等生活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

  14.强化惠企政策保障。持续推出一批具有肇庆特色、企业满意的政策举措,对于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造成行业普遍性经营困难的,及时制定纾困解难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共渡难关。用好“粤商通”平台,加快实现国家、省、市及园区政策归集,优化惠企政策便利度,大力推广“免申即享”。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分步分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5.深化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成立广州数据交易所肇庆服务基地,推动组建国有大数据企业,培育数据要素生态圈,上线不少于10个数据要素产品或服务。

  (四)营造互利共赢的投资环境,推动各类投资“全布局”

  16.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所有制投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引导老一辈民营企业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支持促进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实施民营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计划。抓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选育计划,选树一批品牌口碑好、经营有特色、产品质量优、思路理念新的个体工商户予以精准扶持。完善“个转企”培育库管理,探索推行“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小升规”,推动规上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明确一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领域项目清单。引导国有企业带动和促进民营企业共同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17.完善投资项目服务机制。持续实施产业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制度,提高审批代办服务质效。完善项目全链条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快供地、快动工、快投产、快上规。配强市、县、镇三级全程代办帮办队伍,为企业提供主动靠前的“专属”服务。

  18.创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方式。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和联合竣工验收流程,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所涉审批事项实现签发电子证照、电子批复的比率,推动测绘事项实现“多测合一”,实现同一阶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推行“交地即发证”和“验收即发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全面提升工程审批数据质量,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方式,规范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

  (五)营造对标国际的开放环境,推动规则标准“全对接”

  19.深化大湾区规则衔接标准对接“软联通”。聚焦跨境执业、居住生活等领域,出台《肇庆市推动港澳居民便利化措施》。谋划在港澳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全面落实跨境通行制度改革,完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配套政策,配合推动“粤车南下”。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来肇留肇。推动与港澳商事调解制度相互衔接,探索推动商事调解组织、律师事务所按照市场化方式提供调解服务。

  20.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落实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政务服务、出口退税等事项予以加快办理。全面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各项便利政策,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高管、技术人员本人及家属提供出入境、停居留便利。落实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妥善处理外商投资投诉事项。推动清理取消在政府采购等方面内外资不一致的管理措施。

  21.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一港通”建设,年内开通肇庆港—深圳盐田港“组合港”新航线,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推动跨境贸易物流信息电子化流转和数据实时共享。推进全流程物流作业无纸化,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装箱单、提货单等单证电子化,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六)营造包容普惠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赋能“全链条”

  22.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财政补助等各项激励创新优惠政策,开展“科技创新50强”企业评选。实施“千企数转技改”专项行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培育打造更多制造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探索建立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优化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激励举措,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23.推动创新资源融通贯通。深度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谋划推动广佛科技创新轴延伸至肇庆,更好嵌入大湾区创新链。支持肇庆高新区和金利高新区、西江高新区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好用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完善以西江实验室、风华高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高水平规划建设肇庆高鼎端科教走廊,打造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

  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免费提供知识产权业务咨询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免费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强化重点产业领域及其关键技术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的专利申请协助提供快速预审通道。落实知识产权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培育和规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25.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优化实施“西江人才计划”,建立“重点人才企业清单”,探索更多“柔性引才”路径,引育一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等高水平人才队伍。优化实施“人才绿卡”制度,逐步推行人才待遇“免申即享”等硬措施,完善人才落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上管老、下管小”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肇庆分港。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专业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重点人才企业更大的经费使用权、资源调度权、自主荐才权,探索“按薪定才”、“以绩推才”等市场化评价机制。

  (七)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推动法治护航“全覆盖”

  26.加强经营主体权益保护。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完善涉企产权案件申诉、复核、重审等保护机制,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化。公正高效办理涉及经营主体的各类案件,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依法慎用拘留、逮捕、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建立涉法维权“绿色通道”机制,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及时督办经营主体举报、控告和申诉等案件。全面排查各类“行霸”、“市霸”等黑恶势力线索,依法从快、从严惩治强迫交易、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举办法律服务进企业等系列活动。

  27.优化完善商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优化诉前终端综合性服务,针对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开展诉源综合治理,加强法院与仲裁、商事调解等机构的协调对接,引导经营主体选择商事调解机构解决商事争议纠纷,实施金融、知识产权等类型化纠纷调解前置。健全商会调解制度体系,构建“商会商事调解+司法确认”、“商会调解+赋强公证”模式,引导企业将商会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探索起诉、立案、审理、裁判、送达、执行、监督管理等全程网办新模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建立完善窗口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多种服务方式,对买卖合同、金融借款合同、委托合同等商事案件开通网上直接立案渠道或绿色通道。严格限制延期开庭次数,提高诉前调解、小额案件诉讼成功率。推进诉讼与公证全流程协同,推进审判辅助事务协作,探索诉前委托鉴定机制,提升电子送达覆盖率。建立法院与政府部门常态化执行联动机制,构建信息化执行联动平台,高效办理异地财产调查、扣押、拍卖和房产腾退等事项。开展商业积案清理行动,加强长期未结诉讼案件预防和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1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数量。

  28.完善经营主体退出机制。建立破产程序启动标准化工作机制,成立企业破产前端服务中心。“一窗一网”集中受理营业执照、税务等各类注销业务申请,一次办结注销相关事项。全面实施简易注销,探索实施特殊情形代位注销等多种企业退出渠道。支持破产企业的相关权利人推荐破产管理人,赋予破产管理人查询权限。建立完善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加快推动破产信息与企业登记注册、税务信息有效衔接,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过程中的民生保障、金融协调、信用修复、变更注销、费用保障等工作。完善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加强破产重整信息归集公示。加快建设破产案件快速清算和简易重整机制。

  (八)营造宽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推动监管执法“全提效”

  29.健全信用监管。推动各部门运用国家推送的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结果开展信用监管,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双随机、一公开”中抽取比例和频次。探索开展信用承诺制,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在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全覆盖,将信访舆情焦点、投诉举报热点等要素纳入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实施“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等包容监管措施,对同一经营主体推行合并检查或者组织联合检查。建立行政处罚后信用修复渠道主动告知机制,推行便利信用修复措施,营造更宽松有序的市场监管环境。

  30.推动智慧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结合实际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监管规则。依托现有非现场执法系统,积极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核查效率效能,推动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加快建设行政执法数据主题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数据归集共享机制。

  31.推行柔性执法。制定完善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逐步扩大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范围,实行“小过错、及时改、不处罚”,推广“认罚择轻”裁量,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温度”)。探索执法“观察期”制度。依法依规实施“首违不罚”,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九)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推动就业生活“全配套”

  32.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加快提升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水平,把大项目投资者及龙头企业管理者纳入“西江人才计划”管理,其子女到投资者或企业所在地域附近根据政策享受入学优待,广大产业工人子女由企业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协调入学。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以推进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构建市县镇村一体、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的医保公共服务网络。优化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深入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大力实施“展翅计划”,落实毕业生留肇来肇就业补贴制度,吸引更多外来客商、青年人来肇创业就业。全面提升文化体育事业供给水平,持续办好“肇庆马拉松”、“肇庆广府文化庙会”等文体活动。建立民生诉求依清单速办机制,明确“民生诉求事项职责清单”,实行“多个诉求入口,一个平台办理”,实现“诉事速办”。

  33.优化完善消费环境。深入实施“旺市行动”,持续举办文创类、时尚类、美食类等促销活动,着力打造端州骑楼街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消费商圈,打造区域中心消费城市。加强文旅消费,打造一批沉浸式文旅项目,举办“肇庆环星湖蓝带啤酒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打响“这么美,那么近,周末到肇庆”旅游消费品牌。大力发展夜经济,持续丰富夜市、夜宿、夜食、夜娱等业态。实施城乡居民放心消费行动,年内新创一批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放心工厂等。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批商业综合体、商场、大型卖场、特色商业街等改造提升,推动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重点商贸街巷、集贸市场、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34.加快推进美丽肇庆建设。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深入实施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面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擦亮肇庆山湖城江林泉峡生态名片,营造美丽宜居城乡环境。深入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面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加快转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努力创建更多绿色工厂和低碳园区。

  (十)营造尊商重企的人文环境,推动社会各界“全关心”

  35.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我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鼓励引导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及公职人员真诚坦荡地同企业家接触交往。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探索实施领导干部特定亲属经商办企情况常态化报告制度,对政商交往中存在的“亲而不清”、“清而不亲”行为早发现、早纠治、早处理,防范廉政风险。建立健全政商关系容错纠错机制,对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创新等行为实行容错纠错保护,加快形成亲商包容的良好生态。

  36.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提升企业家社会地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探索建设企业家友好型城市,每年表扬和激励一批优秀企业家。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现代民营经济人士队伍,深入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计划。更好发挥企业家的优势和作用,建立完善支持企业家参与制定重大经济政策、涉企政策的工作机制,完善企业家参政议政制度,畅通企业家建言献策渠道,支持引导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37.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大力开展基层作风优化提升年行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引导广大干部坚持“官不避事、事不避难”、“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持续转作风、优服务、创一流、求实效,争当营商环境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强化全市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结果运用,通过专项监督、交叉监督、媒体监督、明察暗访等方式,坚决整治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破坏营商环境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的强大声势。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改革一号工程”,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坚持“一县一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协调解决相关重点难点问题,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抓好营商环境有关政策组织实施、评估检查、政策完善等工作,对照短板弱项逐项研究整改。

  (二)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全媒体宣传,打出“线上+线下”、“全面+重点”、“常态+动态”相结合“组合拳”,打造营商环境“全肇办”品牌。各地各单位要及时总结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持续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从企业代表、行业协会、媒体机构等选取一批“营商环境观察员”,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商环境调研,重点宣传推介企业感受、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等。

  (三)强化跟踪问效。坚持以评促建,加强对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的应用,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强社会监督,健全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评价制度。强化考核督导,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考评范围,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

  (四)坚持动态优化。以开放和发展的观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对营商环境改革实行“一年一评估”、“一年一修订”、“一年一发布”的原则,以年度为周期滚动更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适时迭代更新,以“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变化”,确保营商环境逐年优化、稳步提升。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稿件来源:肇庆市人民政府网站